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日记 > 心情日记

心情日记

时间:2024-07-13 18:05:27
实用的心情日记模板集锦六篇

实用的心情日记模板集锦六篇

一天的生活不知不觉间结束了,相信大家这一天里都收获颇丰吧,是时候认真地写好日记了。日记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情日记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情日记 篇1

嗯,好久都没有原创了!看来心情一直都是好的,因为我,只有忧伤的时候,才会有原创诞生!

今天,是郁闷,还是伤心.我想大部分还是迷茫吧!

时间过得太快了,今年又过了半年,我的梦想,好像还没有开始启程.呵呵.总是慢人家一拍.不知什么时候起,有了这么一个定义,越累越想让自己更累,越开心越想让自己更开心,我不知道这是什么逻辑.不过,对我来说好像真的是这样,生活就这样继续着,没有激情,没有动力.好像是在浪费时间,

人可悲的就是这一点吧!

夏季的夜,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我喜欢站在最顶层,抬头观看天上寂静的美,只是这里的天空不像家乡的,听不到蝉声,也没有足够的星星让我数,犹记得小时候,夏夜是我童年的最佳夜生活时期,和爷爷奶奶坐在一起,听着月亮里那美人的故事,"月光光,照地堂,月光下面是学堂~~呵呵.小时候的童谣,现在都还很清晰!

只是,现在,我已成为了一个小女人,最起码,我不喜欢称自己是个女孩,也许这样叫起来更让我觉得适合吧!

记得刚刚进入社会的时候,也就16岁,那时候的我真是天真,纯得傻冒,纯得让人头痛.呵呵.想想那时候的我和现在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感谢时间造就了我.这本身就是一个过程.虽然付出的代价是青春!

女人更要懂得的是自重、自爱,这样才会少受一点伤害!

今天在论坛里看到一句话:“人,如果不能快快乐乐地活着,那还不如痛痛快快的死去,我不想死去,所以我要快快乐乐的活着”这话虽然有点极端,但是很能激发起人对生活的欲望,对未来充满激情!我喜欢!最适合我心情比较低落的时候!

好久都没有和好朋友一起去逛街了,好久都没有一起去欣赏夜的美啦!好久都没有开怀一笑了,好久~~~好久没有重复着以前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好久都没有给心情洗个澡了~

今天,就当是一个大扫荡吧!清除长时间堆积在心里的残渣。

果然发现,确实轻松了好多~

有时候,心里有太多的感想,却无法很好的表达出来,只好在心里闷着,找不到很好的办法,让自己好好放松一下,只好随意的敲着键盘,依稀记录下那些心灵的伤!

夜深啦!烦心就暂且放在这,明天带着美好的心情上路吧!

今天总是要过去的,好好面对明天吧!但愿明天是美好的!

心情日记 篇2

前几天在网上给女儿买了一套儿童读物,收到后女儿兴高采烈地抱走了她的书,留在桌子上的是两张薄薄的包书牛皮纸。妻子看到说:“多好的牛皮纸啊!”是啊,面前的两张牛皮纸干净、平整,手感细腻。“比咱们小时候包书的牛皮纸好多了。”妻子边摩挲着面前的牛皮纸边自言自语。

我和妻子都是80后,岁数相当,有着相同的记忆。记得小时候上学,每当新学期开学,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发新书了。当时没有什么课外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语文书里的所有课文看一遍,接下来就是包书皮。可是这个工作却不容易圆满完成,因为包书皮虽然不难,但是找书皮却着实不容易。那个年代用做书皮的材料基本有两种,贴过的年画和牛皮纸。这两种材料以牛皮纸为首选,因为牛皮纸结实、耐磨,还容易在上面写字,这是年画纸无法比拟的。于是找牛皮纸就是暑假的一项重大任务。那个时候找牛皮纸好像只有一个途径——水泥袋。在老百姓都住土房子的年代,找水泥袋很不容易。不过这难不倒小伙伴们,大家就去城市的建筑工地、农村的水渠边去找,“逛工地、遛水渠,肯定能找到牛皮纸”便成了经验之谈。

找到牛皮纸还不能太高兴,因为毕竟是装过水泥,又是在工地上捡来的,所以有很多又碎又脏。挑选整块的,用毛巾擦干净才可以包书。包法大同小异,最简单的就是沿着书皮把牛皮纸整齐地折到书的里面,复杂点的就是在书角处剪开一个小口,从外往里折进去,在书角处形成一个双层保护。有心灵手巧的女生,还能折出几个层叠的包角,甚是漂亮。包完后郑重其事地在书皮上用钢笔歪歪扭扭地写上学校、班级、姓名,然后长长地出口气,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件极其神圣的任务。

时光流逝,水泥已经不再用牛皮纸包装了,但牛皮纸并没有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摇身一变,用在了包装袋、手提袋上,颜色也不再是单一的土黄色,五彩缤纷,既时尚又环保,深受人们的青睐。现在的书皮也不用手工制作了,商店里卖的有塑料的、橡胶的、磨砂纸的,从材质到造型,从颜色到图案,应有尽有,封面签名处除了班级姓名外,还列有联系电话、星座爱好等等信息,小小书皮经过商家这样一番包装,俨然成为孩子的一份小档案。

当我回忆着往事的时候,心灵手巧的妻子已经将手中的牛皮纸严严实实整整齐齐地包在女儿新买的读物上了,剩余的边角料还做成了一个简易的垃圾盒摆放在茶几上,看着那么亲切,那么熟悉。

心情日记 篇3

当世界喧闹时

我心如潮难自息

当世界安静时

我心依然浮躁不安

原来

世界本安静

是我太躁动

曾经

我痴爱学习

学习是我的快乐

曾经

我不善言辞,唯愿安静

独自在角落里捧书浅笑

而今

我投身于热闹

玩的不亦乐乎

而今

我厌倦了学习,想要所谓自由

企愿化为鸟翱翔于蓝天

直到你

给了我信仰

于是

我想冲破这时空的阻碍

去达你身旁

与你并肩携手

为梦想而战

记得

我们之间有个约定

它美丽而芳甜

当我想放弃那刹那

同时想起了你

情不自禁

我告诉自己

我与你还有个约定

我怎能就此放弃

心情日记 篇4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一个人。无论是小时候还是到现在,我总是一个人……

小时候父母不在家,便说一个人玩,跟狗狗一起,跟树一起,跟水一起。

长大后,读书,因为不会言语,不会与人攀谈,总是一个人坐在角落里与书一起,在书里我找到了自己的世界。

上了高中。以为自己开郎了活泼了,朋友也多了,可是到最后需要他们时他们总是不在身边,便只有感慨为什么我身边总是留不到一个可以陪我的人呢。一直一直陪我的人,在我难过时寂寞时陪伴着我安慰我懂我。却总是不可懂。在这时除了书便没有其他的了,除了家人便只有书一直一直不离不弃的陪伴我。可是现在连这个世界也不要我了呢。

喜欢三毛,喜欢她洒脱喜欢她自由喜欢她一切我做不到而她可以做到的事情。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跟她一样。

心情日记 篇5

今天阴天,一个人呆在10楼高层,仿佛与世隔绝,听不到任何声息,也看不到楼下小区里人走动的身影。似乎这世界唯独我一人丧存余生。

看了一会书,大脑有些混沌,不知不觉就怎么睡着了。

不知是什么引我入梦,天地一片苍茫,混浊不清,天水相接连成一片,仿佛清醒时候在哪里看过的一幅画,那是生命世界里的另一番场景。

那个世界里,没有嘈杂的人声,没有任何花草没有绿意葱茏,没有载歌载舞灯火霓虹。那里充斥着苍白,而我却不再为此迷失,也未曾感觉了孤独。

有一丝丝的寒气袭来,呆得久了,渴望走出,却走不动,万般疲惫,在意识迷糊半睡半醒中却也无法醒来。

暗自告诉自己这只是一场梦,醒来就不会再沉重。

然而是什么牵引了我,在渴望之中又毫无觉知疲倦的睡去。生活里有太多心力的消耗造就了生命里的疲惫。

那个黑暗中需要休息的躯体被寄附在我的身上,灵魂却始终在路上,哪怕在梦里也未曾停歇。

周围依旧寂静,在黑暗里能够自然醒来,轻松多了,这世界仿佛还是唯独我一人。

天已黑将下来,夜晚来临,无边无际,时光之手开始伸向我,引我远航。

心情日记 篇6

大学里我在社会学专业社会管理方向,在老师推荐下读了《街角社会》这本“社会学必读书”,第一次仔细、耐心地认识小角落里的形形色色。

看惯了城市繁华霓虹,我们有没有关心小角落里上演什么?如果你去看看,便会发现另一个世界。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收获。

一 实践是对真理的尊重

在读完《街角社会》并看了作者成书历程后,我更坚信——任何真理都从实践得来,那些未经实践而得出的结论都只是无稽之谈。

怀特在1936年大学毕业到1940年期间,对波士顿北区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深入研究。之前的研究一直把贫民区当作问题区看待,认为这里是无序而松散的。而怀特亲自探索其内部结构、活动方式以及社会关系,从而引证出该社区自有社会组织结构及其相互作用方式。

怀特的调查绝不是像那种街头问卷那样短暂、随机,而是有着时间的跨越,以便更好地融入和了解这个社会群体。其次,怀特有着对街角社会“科纳维尔”中具体存在的人物——例如多克、奇克还有具体群体——例如诺顿帮、阿芙罗狄蒂俱乐部的细致描述。这种看似小说的积蓄实际上是怀特自己融入街角社会体验的结果。这种细致、耐心、奉献和求真精神真的让人感动和钦佩。

这让我不由的想到另一个在实践中追求真理的人——马寅初,前些时候了解过他的生平。这个写出《新人口论》的老学者不知道亲自去过多少地方考察,验证了多少报刊上的数据,研究了多少地区的人口问题!正是在实践过程中,他才意识到人口问题的严峻,才越发的坚持自己的想法。那些“多子多福”的纸上谈兵在实践出的结论面前已然不堪一击。

并且历史证明,“实地研究”的理念是《街角社会》最重要的学术贡献,这种研究方法也被称作人类学中的“参与研究法”。

其实参与研究法不被很多学者接纳。研究者必须要花上一段时间得到被研究者的信任和认可,之后才能深入他们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参与研究从来不是一时出成果的事,需要不懈坚持。

相比之下,那些不投身调查而编造的数据永远只能作废,那些纸上谈兵的理论永远只是肤浅,那些一知半解就忙着下结论的行为永远只是对学术的玷污!

二 关注那些“街角”

每一处街角都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多把眼光投向非正式群体。

因此我们需要选择正确的态度。对于非正式群体既不能采取高压政策,又不能放任自流,要正确地引导使其发挥积极作用。

曾经在网上看到南京农业大学社会研究所以湖南长沙某区结交帮派的调查分析,里面有种说法我很赞成:这些自发形成、政治约束力较弱的街角群体是一种“灰色群体”,往往由一些城市边缘的群体组成,它们的存在有着客观性。我的理解是:如果正确引领,这个小群体说不定形成一种优秀文化促进社会,“灰色”成为一种“亮色”。但如果放任,小群体很可能脱离社会甚至与社会发展背道而驰,“灰色”演变为“黑色”。与正式群体分庭抗礼,阻碍正常活动和目标的实现。

研究者把目光投向街角社会予以关注,但是正确有力的引领还必须依靠政府。

书中提及:多克原本依赖家人吃住,自从联邦救济计划开始,他可以去参与公共事业的工作了。而失业的他很可能成为游手好闲的小混混!可见政府的方针政策会引导一个人甚至群体选定正确方向。书中还说:科纳维尔的男大学生因为受到高等教育而升到街角青年之上,他们努力成为专业人才,作向上的社会流动。这就与“对灰色群体加强正面教育”的观点不谋而合。引领不能只从政策上下硬性指标,更要从教育上入手。

其实,引领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也正是政府职能之所在。街角社会的客观存在对政府作出了不小的考验。或许这更能促进我们的政府说到做到、言行一致吧。

三 社会群体需要平等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时期就产生了“生而平等”理念,然而真正做到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书中《保龄球与社会地位》这一节就明显地表现了社会地位与认可度、发挥水平的密切关系。书中说"有些人,人们期待他们取得好成绩,就算得了低分也被认为运气不佳;有些随从者得了高分也被认为是碰运气、难为头儿。"

不仅在街角社会,在很多地方都有这种风气。官二代富二代对普通群众有时行为猖狂,为官者在领导上级面前不敢露出才能,一味谦恭没有原则,以阿谀奉承为上升台阶,其实反而贬低了自己!

包括社会对于繁华地段、灰色地段的态度,应当平等看待,因为都是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必然高低贵贱之分。

很多时候,我们曲解了“平等”。平等不是说每个人的生活水平、思想境界一样,而是更倾向于在最本质的人权、尊严上获得同等的权利。这也正是我们很需要努力改进的方向。

眼光放在街角,我们要关注的还有太多。

《实用的心情日记模板集锦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